皇權禍國:皇帝是個什麼東西


詳細規格    價錢(售價)   哪裡買
真正扶不起的是劉皇叔而不是劉阿斗?《我是宋朝人》作者史式最新力作

●內容大要
從秦始皇開始,歷代皇帝都樂於把自己吹成介乎人神之間的怪物,神聖無比,權力無邊。你說他是人吧,他又揚言受命於天,自稱天子,好像是從天上派下來的;你說他是神吧,他又明明是父母所生,飲食男女,皆同常人,從來也沒有聽說過做了皇帝就突然有了什麼法力。看來,皇帝之所以異於常人,就在他手中掌握了無限的皇權,如此而已。

儘管這個皇帝制度十分荒唐,十分無理,但它在中華大地上盤踞日久,已經成為大家頭腦中難於清除的千年病毒。天下一亂,就會有各式各樣的人做起「皇帝夢」來。有識之士做「皇帝夢」,是希望奪得大權施展抱負,救國救民;亡命之徒做「皇帝夢」,是希望獲取私利、子女玉帛,榮華富貴。因此這個「皇帝夢」就為雅俗所共賞。更有些偽君子,野心家,表裡不一,口是心非,嘴裡說的是功名事業,心裡想的是子女玉帛,流風所及,做「皇帝夢」者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什麼樣的人都有。

一九一二年清帝退位之後,皇帝之名是沒有了,但是皇帝之實──皇帝思想、皇帝作風--卻長期徘徊在這一片古老的大地上,威脅著我們的心靈。

●作者介紹
史式,字執中,1922年8月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為著名歷史學者、民主黨派成員、重慶師範大學教授、四川文史館館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抗日戰爭爆發,史式棄學參加抗戰工作,從此失學,全靠長期自學成為一位海內外知名的歷史學家,以倡議重寫中華古史而聞名。他的文章,數十年來,已經形成一種「三合一」的文體:一曰歷史論文的內容,言必有據,無徵不信,絕不「戲說」或「漫談」;二曰歷史散文的形式,為方便表達內容,形式不拘一格,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三曰歷史雜文的語言,「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尖銳潑辣與妙趣橫生兼而有之。主要著作有《中華民族史》多輯、《太平天國史實考》、《台灣先住民史》、《我是宋朝人》、《中國不可無岳飛》等。

●精采試閱
第1章

一生受制於人的秦始皇


讀者看了這個題目,也許會產生懷疑,覺得我考慮欠周,或者是出了筆誤。因為長期以來,大家都認為秦始皇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有人說他英明、偉大,統一了全國,成為「千古一帝」,是兩千多年來歷代皇帝的鼻祖;有人說他專制、暴虐,嚴刑峻法,焚書坑儒,一生做盡了坑害老百姓的壞事,是古今少見的大暴君。不論是褒是貶,總之認為他一定是個有性格、有主見、有膽識、有決斷的人物,怎麼會是一生受制於人的無能之輩呢!


我不妨坦誠相告,我之有此說法,是經過長期深思熟慮,絕非一時信口開河。竊以為:評價歷史人物,不宜只憑傳聞,先入為主;或者輕信舊說,人云亦云。有關兩千年前的歷史,現存的史料並不太多,我們是不是可以動動手翻閱一遍,然後再動動腦筋考慮一下,看看是不是那麼回事?如果發現秦始皇一生之中確有很多時間受制於人,自己做不了主,那麼,在鐵一般的史實面前,我們豈能不信!


作者不贊成稱秦始皇為「千古一帝」,因為這種稱呼有對他過分拔高之嫌;但是贊成稱他為「千古第一帝」。不管他是雄才大略的大皇帝也好,遺臭萬年的大暴君也好,在首創「皇帝」這種稱呼,在首先登上皇帝寶座這件事情上,他總是個始作俑者。不論對他評價如何,這種稱呼絕對不錯。


一個大投機商的投機產品


秦始皇名嬴政,名義上出身於戰國時代秦國的王室,秦國王室姓嬴,他也就姓了嬴,事實上他與秦國的王室並無任何血緣關係,只是一個衛國的大投機商人呂不韋的私生子,生母是趙國女子,一個邯鄲的歌姬,高級三陪小姐式的人物。由於呂不韋挖空心思,做成了當時一筆最大的投機生意,他的私生子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鑽進了秦國的王宮,登上了王位。


戰國晚期,趙國的都城邯鄲是北方最繁華的大城市,有個衛國的大商人呂不韋在這裡做珠寶生意。有一天,他很偶然地結識了一位名叫異人的潦倒王孫,突然靈機一動,覺得有一筆極大的投機生意可做,於是就蓄意與之結交。異人是秦昭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兒子,當時被秦國作為人質派到了趙國。由於秦、趙之間經常發生衝突,趙國很恨秦國,當然不會善待異人。異人遠在異國他鄉,處境艱險,日子難過。雖然如此,但他日後仍有回到秦國登上王位的一線希望,如果和他結為至交,說不定將來會有攀龍附鳳直上青雲的機會。於是,呂不韋視異人為「奇貨可居」,不惜下大本錢,有計劃有步驟地和他建立交情。異人在艱難困苦的處境中不斷得到呂不韋的幫助,自然十分感激,推心置腹,引為知己,酒酣耳熱,無話不談,兩人就遂漸成為鐵哥兒們,經常在一起商量如何謀取秦國王位的大計。


當時秦國在位的秦昭王已經年老,太子安國君的歲數也已不小,安國君一共有二十多個兒子,大家爭當嫡嗣(太子的接班人),但是一直沒有定下來。這時候在安國君面前最說得起話的是寵姬華陽夫人,可惜華陽夫人自己又不能生育。她很擔心,如果自己青春逝去,色衰愛弛,就會一朝失勢;萬一安國君去世,自己無兒無女,全無依靠,就很悲慘。在安國君的諸子中,他很想認一個乾兒子,作為心腹,並願為之出力,爭取成為嫡嗣,可惜又沒有人來求她。呂不韋打聽到這些隱情,十分高興。大投機商人自有一套鑽營的本領,他鐵了心要想鑽營的事,豈有鑽不通的!呂不韋立即幫異人出主意,要他拜華陽夫人為母,表現得十分孝順。華陽夫人為楚國人,異人就改名為子楚,每次拜見夫人,都改穿楚國服裝,以贏得夫人的歡心。從此,呂不韋就奔走於邯鄲與咸陽之間,不斷地在邯鄲搜求奇珍異寶名貴狐裘代子楚送進夫人府中。這樣經年累月,拍馬居然見效,子楚終於得到安國君的認可,立為嫡嗣,繼位有望。到了這時,呂不韋更想入非非,在邯鄲市上物色到一位美姬,先使之懷孕,然後才找一個適當的機會,作為一份厚禮送給子楚。到了子楚家裡,「姬自匿有身」(不讓子楚知道自己已經有孕),後來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呂不韋的投機生意真做絕了,竟把自己的兒子偷偷塞進秦國的王室,以後居然當上秦國的國王。也可以說,秦始皇還在娘胎裡就已經成了呂不韋一生中所做的最大的一筆投機生意的回報物,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特大投機產品。


呂不韋的如意算盤後來竟像玩魔術似的一一實現。西元前二五一年,秦昭王去世,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前二五○年秦孝文王病故,子楚繼位,是為秦莊襄王。秦莊襄王感謝呂不韋對自己多年的支持,封之為丞相、文信侯,以洛陽的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這時呂不韋家中,賓客數千,奴婢萬人,榮華富貴,位極人臣,立即就從一個大商人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大貴族。秦莊襄王在位三年後去世,太子繼位,太子就是嬴政,就是趙姬的兒子,又是呂不韋的私生子,他即王位時只有十三歲。呂不韋以一個大商人的投機取巧,巴結權貴,謀求富貴,算是在一場豪賭中當了贏家,這還不算離奇。只有他把趙姬送給子楚,妄想把私生子塞進秦國王宮去當國王的想法,才真是想入非非,荒唐透頂。這種機緣奇巧的事情後來居然出現,秦國的國王在五六年中連續換了三次,呂不韋的妄想狂圖最後竟然打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親政前生活在呂不韋的控制之下


嬴政從十三歲繼位為王,到他二十二歲時宮廷中發生一場大亂,他才被迫走上前臺,實行「親政」(親自管理政事)。在十三歲到二十二歲的九年中,他名為國君,實際上只是個傀儡,一切國家大事,都由他的「仲父」(其實是真父)呂不韋一手裁決,他不過是個「學徒國君」而已。


作為一個投機商人,呂不韋確實神通廣大,一本萬利,事事成功。可惜他卻缺少政治眼光與政治手腕,做事優柔寡斷,拖泥帶水。他一生的大事業來自趙姬的肚皮,可是事業成功之後他卻控制不了這個任性的趙姬。趙姬自從登上了太后的寶座,她的任性妄為就在不斷地替呂不韋找麻煩。呂不韋雖掌大權,但是對於和太后私通一事,還是有所顧忌。他自己是衛國人,太后是趙國人,這樣胡作非為,容易引起秦國群臣的敵視,一旦引起衝突,會有不測之禍。他自己相府中美女如雲,也很想擺脫太后的糾纏,所以就物色了一個美男子嫪毐,假扮成太監,送入宮中服侍太后。以後太后竟和此人生下了兩個兒子(也就是嬴政同母異父的弟弟),真是膽大包天。


嫪毐這個假太監如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過是個男妓,其職責僅僅是陪太后睡覺,不要多管閒事,也許還可以相安一時;可他偏不知趣,以為能和太后睡覺,就成了太上皇,要想干政,還想奪權。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這樣一來,積壓多年的矛盾一旦爆發,那就只有喋血京城,大家以兵戎相見了。本來宮廷中的醜事,大家能不管就不管,秦國的群臣已經算是夠容忍的了。這時候既然鬧到公開叛亂,秦國群臣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不能不奮起鎮壓。雙方激戰的結果,是嫪毐敗死,遭到族誅。大家追究責任,不能不追到呂不韋的頭上,於是他被罷官。


在呂不韋受牽連而罷相之時,嬴政的身後一直有兩股勢力在明爭暗鬥。一股是秦國本土的百官,他們知道是一批外來的政客在秦國掌了權,才造成了這次大亂。為了維護秦國的利益,他們力主驅逐外來的客卿,嬴政下逐客令,就反映了他們的意願。另一股勢力是呂不韋的賓客,各國人都有,長期以呂不韋為核心,在秦國把持大權。呂不韋雖然罷相,他們潛在的勢力仍然不小,絕不甘心從此退出政治舞臺。因此以李斯為代表,向嬴政上〈諫逐客書〉,請求收回成命,力圖保住他們的陣地。從表面上看,是嬴政主意不定,一時要逐客,一時又收回成命。好像之所以收回成命,是因為李斯的文章寫得好;如果文章寫得不好,就不會收回成命了。於是〈諫逐客書〉就成了傳誦千古的名篇。其實事情絕非如此簡單,如果忽視兩派政治勢力的長期鬥爭,把逐客與收回成命只看成嬴政與李斯個人之間產生的一個偶然事件,那就把問題看得太膚淺了。


經過一年多的鬥爭,兩股勢力終於取得妥協,以嬴政親政擺脫呂不韋的控制為前提,凡是沒有參與叛亂的客卿可以留任,不加驅逐,大家共同效忠秦國。可是呂不韋久掌大權,根深蒂固,要想清除其勢力並非易事。在秦國群臣的支持下,嬴政處理呂不韋分為三步走,一是免官、罷相;二是貶謫,遷於蜀地;三是逼令自盡。走完這三個過程,前後用了三年時間。


親政後又走進了李斯的陰影之中


在秦國內部的這些動亂之中,有許多人都在不停地活動。把嫪毐進獻給老情人趙姬一事,是呂不韋決定的;小人受寵,頭腦發熱,貿然發動叛亂,是嫪毐自己決定的;為了保護秦國的江山社稷,也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奮起反擊叛亂者,這是秦國群臣決定的。在這麼一件大事中最應該作出決定的是嬴政本人,可他就是無所作為,一切等著別人安排。


在呂不韋獨掌大權的時候,嬴政事事受制於他,那是大勢使然,事非得已,無須多說。但在叛亂平息之後,嬴政得到秦國群臣的衷心擁護(許多不知內情的秦國官員與軍民還以為他真是秦國的王室之胄),宣布「親政」,那正好是一個力爭自己做主奮發有為的好機會。可惜他做不到這一點,在走出呂不韋的陰影之後不久,就又不自覺地走進了李斯的陰影之中。不過這兩次「陰影」在形式上略有不同。呂不韋與他實際上是父子關係,又受封丞相,公開主政,可以毫不掩飾地控制他,並不怕人指責。李斯就不一樣,他是外來的客卿,在嫪毐發動叛亂,呂不韋受牽連而失勢之時,他乘機攫取大權,成為外來客卿的領袖。他最會玩弄權術,表面上十分尊重嬴政,做出一副忠心耿耿絕對服從的假象,實際上把秦國的大權逐漸攬到自己的手中,玩嬴政於股掌之上。


李斯是楚國人,在他打算西行入秦謀求富貴之時,他的祖國──楚國正處於多災多難,風雨飄搖之中。不久之前,秦兵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頃襄王被迫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與李斯的老家上蔡近在咫尺)。經過秦兵的一再蹂躪,楚國已是田園寥落,骨肉流離。被秦國扣留的楚懷王憂鬱致病,客死他鄉。這時,愛國大詩人,楚三閭大夫屈原眼見國破家亡,哀傷憔悴,作懷沙之賦,投汨羅江而死。當時年紀輕輕的李斯,面對著一片殘破的故鄉,不願為生活在苦難中的家鄉父老出一點力,卻興高采烈地跑到千里外的秦廷去謀求富貴。若與高風亮節,懷沙自沉的屈大夫相比,李斯算個什麼東西!李斯進入秦國之後,看準了目標,一頭鑽進呂不韋的相府,又吹又拍。「不韋賢之,任以為郎」,並引見秦王嬴政,加以重用。呂不韋被貶之後,李斯迅速投井下石,取而代之,成為秦廷的謀主。我們只要舉出幾件大事,就足以說明嬴政已經逐漸受制於李斯,直到自己在沙丘死得不明不白為止。


韓非無辜被害說明什麼問題


韓非何許人也?請先一閱《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的兩段話:


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嬴政)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呼!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向他學習),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戰國時代,秦國群臣重視法家學說,已經相習成風。嬴政本人竟然說出「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這樣的話,足見仰慕之深。既然如此,韓非入秦,他就應該加以重用。但是李斯一進讒言(認為韓非是韓國貴族,終為韓不為秦,久留不用,必為後患,不如藉故誅之),他就同意把韓非下獄問罪。他後來後悔了,遣人前去赦之,但韓非已被李斯毒死,他也不加追究,不了了之。足見他這個人毫無主見,別人怎麼說,他就怎麼聽。


李斯和韓非都曾師事荀卿,算是同學。韓非口吃,不善言辭而善著書,李斯自愧不如。李斯如果真正忠於秦國,對於韓非之來,應該表示歡迎,為秦國慶幸得人。作為老同學,還應該極力推薦,使才能超過自己的韓非得居上位。即或做不到這一點,也應該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共同為秦國出力。可是李斯根本不顧秦國的大局,為了保住自己的權位,視韓非為眼中釘,趁韓非下獄之際,立即派人送去毒藥,逼令自盡。被秦始皇如此看重的韓非無辜被害,絕非小事一樁。不過在三年之前,李斯還在上〈諫逐客書〉,反對逐客,主張要從各國大量引進人才,此時言猶在耳,他自己卻不僅逐客,而且在殺客了,且所殺之客,正是嬴政十分欣賞的特殊人才,李斯膽量之大,行為之卑劣,也就可想而知。


李斯必殺韓非,自有其不可告人的原因。他棄楚就秦獵取富貴,是他一生的既定方針,他為此已經奮鬥了十多年,與預定的目標已經逐漸接近,如果因為韓非之來受到衝擊,豈不可惜!再說,他自己只是個半瓶醋,對於治國的學問,遠不如韓非的功底深厚。殺了韓非,他就可以放手剽竊其學說據為己有。幸而韓非的一些著作早已問世,早已流傳;否則,也許我們今天見到的書就不叫《韓非子》而叫《李斯子》了。


秦始皇為何如此優柔寡斷


秦始皇的出生地是趙國都城邯鄲,當時北方最繁華的大城市。出生的時間正是秦軍大舉圍攻邯鄲,後由魏國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多事之秋。他的生父是大投機商呂不韋,生母是邯鄲諸姬中的「絕好善舞者」。這樣的時間、地點,這樣的生父、生母,再加上他的特殊身分──私生子──就決定了他從小過的是東躲西藏遮遮掩掩的隱蔽生活。他不乏小聰明,但卻缺少魄力,因為他的生活不正常,只能聽從別人安排,自己無法做主。


讓秦始皇最感到壓抑的,是他從小缺少母愛。趙姬是個特殊女人,既是交際花,又像女間諜。她長期周旋於丈夫與情人之間,還得應付許多瞬息萬變的政治事件,壓力太大,為求宣洩,生活放蕩,對於兒子並不那麼關心。秦始皇漸漸長大了,對於母親的放蕩行為感到極為難堪而又無可奈何,這是他終身難忘的傷痛。他由仇恨母親而發展為仇視一切女性,認為女人都不可靠,這就是他雖然縱慾、多子女,卻終生不立皇后的真正原因。他之所以養成優柔寡斷的性格,是因為他在正式「親政」之後,最後被人謀害之前,一直遭受小人挾制,對任何事情自己都做不了主;長期處於被動、壓抑、惶恐的心情之中,只靠經常大發脾氣來自己壯膽。


過去大家都認為焚書坑儒、全盤否定歷史文化的事都是秦始皇幹的。即使命令、詔書是李斯起草,那也不過是奉命行事而已,事情還是由秦始皇做主。這是想當然耳,歷史真相並非如此。


西元前二一三年秦始皇置酒於咸陽宮,大會群臣,商量國家大計。博士淳於越大膽進言,認為殷王朝、周王朝的國祚能夠相繼維持一千多年,其治國的方法,必有值得借鑒之處。「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秦始皇當場表示,此建議可以交付討論。可是身為丞相的李斯卻迫不及待地公開反對再作討論,並且立即發布由他制訂的「焚書之令」,一意孤行,不留退路。


「焚書之令」的關鍵部分,在於最後的幾句話:


臣請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以吏為師。


也就是說,在秦始皇本人覺得還有商量餘地的同時,李斯已經拿出了蓄謀已久要消滅一切歷史文化的「焚書之令」。誰敢談及任何歷史文化的一點點內容就要被殺頭(「有敢偶語詩書棄市」),有敢說今不如昔者要被族誅(「以古非今者族」)。這樣,誰還敢開口說話?這真是一次浩劫,如果不是秦朝很快地滅亡,如果李斯的這個「焚書之令」真能貫徹下去,則秦以前特別是春秋戰國以來光輝燦爛的學術文化將會掃地以盡,蕩然無存。李斯這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意孤行的結果,大大激化了各種矛盾。三年之後,陳勝在大澤鄉起義,秦王朝很快就垮了臺。可以說,一紙「焚書之令」,正是秦王朝的玩火自焚,也是李斯本人的玩火自焚。他為博取富貴,不遠千里來到秦國,在政治上下賭注,不惜豪賭一番,最後輸得乾乾淨淨,既害了秦王朝,更害苦了天下的老百姓,當然也害了自己。


焚書,已經下了一個「焚書之令」,第二年又坑儒,是否還有一個「坑儒之令」呢?沒有。因為焚書之令要層層下達,長期執行;坑儒,只是一次性行動,由李斯具體布置,堅決執行就行了。好在被坑的只有四百六十多人,李斯把少數附和自己主張的讀書人拉到身邊,給予「吏」的身分,讓他們放手大幹;對於一批反對自己的讀書人自然會採取激烈手段加以處置。否則,焚書之令就執行不下去.....

.
年終禮品批發
斑馬批發
安妮兔野餐組批發
600CC沖茶器-AS塑料批發
DISNEY米奇3入微波保鮮盒-台製批發
DISNEY米妮氣密罐-台製批發
DISNEY米妮3入圓形密封扣-台製批發
資訊購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